壓濾機入料泵(以常見的 YB 液壓陶瓷柱塞泥漿泵、螺桿泵、離心泵為例)是壓濾機進料環節的核心設備,其故障多與 “壓力異常、流量不足、泄漏、異響” 相關,不同故障的成因和排除方法如下:
一、壓力異常(壓力上不去 / 壓力驟降 / 壓力波動大)
1. 壓力上不去(達不到設定值)
常見原因:
溢流閥(液壓泵)失效,無法建立壓力;
吸入或排出管路堵塞、閥門未全開,導致阻力過大;
泵內密封件磨損(如柱塞密封圈、閥座),出現內泄漏;
液壓系統漏油(油管破裂、接頭松動),壓力損失。
排除方法:
拆解溢流閥,清理閥芯雜物或更換彈簧(確保調壓功能正常);
檢查管路是否堵塞(可通過壓力表分段檢測阻力),全開閥門;
更換磨損的密封件(如陶瓷柱塞的 O 型圈、單向閥閥座);
緊固接頭或更換破損油管,補充液壓油至油位線。
2. 壓力驟降(突然下降)
常見原因:
下游設備(如壓濾機濾板)破裂,壓力瞬間釋放;
泵的排出閥(單向閥)卡阻(被雜物卡住),無法關閉;
液壓系統安全閥意外起跳(壓力超過設定值)。
排除方法:
停機檢查下游設備,更換破損濾板或修復管路;
拆開排出閥,清除雜物(如石塊、纖維),打磨閥座密封面;
重新校準安全閥設定壓力(不得超過泵的額定壓力)。
3. 壓力波動大(忽高忽低)
常見原因:
液壓系統油溫過高(>60℃),油液黏度下降,壓力不穩定;
吸入管路漏氣,導致泵腔混入空氣;
單向閥磨損(密封面不平整),出現 “竄液”。
排除方法:
檢查冷卻系統(如散熱器、風扇),清理油污,確保油溫≤55℃;
緊固吸入管路接頭,更換老化的吸油軟管(避免因負壓吸扁);
研磨單向閥密封面或直接更換新閥(建議備用 1-2 套單向閥組件)。
二、流量不足或無流量
常見原因:
吸入管路堵塞(如濾網被雜物堵住)或吸程過高(超過泵的自吸能力);
柱塞 / 螺桿磨損,導致泵腔容積效率下降(內泄漏);
電機反轉(離心泵、螺桿泵常見),或液壓泵轉向錯誤(柱塞泵)。
排除方法:
清理吸入濾網(建議每班次檢查),降低吸程(確保≤6 米);
更換磨損的陶瓷柱塞(測量其外徑,磨損量>0.5mm 需更換)或螺桿襯套;
調換電機相序(確保轉向與泵體標識一致)。
三、泄漏問題(介質泄漏 / 液壓油泄漏)
1. 泥漿(介質)泄漏
常見位置:柱塞與泵體結合處、單向閥閥蓋。
原因與排除:
柱塞密封件(如 V 型圈、組合密封)磨損:更換同型號密封件(注意安裝方向,唇口朝向壓力側);
單向閥閥蓋螺栓松動:均勻擰緊螺栓(按對角線順序),必要時更換密封墊片。
2. 液壓油泄漏
常見位置:液壓油缸活塞桿、油管接頭、油箱密封圈。
原因與排除:
油缸密封件老化:更換油缸內的 Y 型圈、防塵圈(需專業人員拆解油缸);
接頭松動或密封圈損壞:更換接頭密封圈,用扳手對角緊固;
油箱蓋密封不良:清理密封槽雜物,更換耐油橡膠密封圈。
四、異響或振動過大
常見原因:
泵與電機軸對中偏差過大(>0.1mm);
軸承磨損(電機軸承、泵軸軸承);
液壓系統混入空氣(油位過低、吸油管路漏氣);
柱塞與缸套間隙過大(磨損導致)。
排除方法:
重新校準泵與電機的同軸度(用百分表測量,調整墊片厚度);
更換磨損的軸承(加注鋰基潤滑脂);
補充液壓油至標準油位,排除系統空氣(打開排氣閥,空載運行 5 分鐘);
更換磨損超標的缸套或柱塞(間隙應≤0.15mm)。
五、日常預防與維護建議
每班次檢查:壓力表讀數、管路泄漏、油位油溫、濾網清潔度;
每周維護:更換吸入濾網、檢查密封件狀態、緊固連接螺栓;
每月保養:液壓油過濾(或更換新油,油質需符合 ISO 46 標準)、校準溢流閥壓力;
備件儲備:建議備用陶瓷柱塞、單向閥組件、密封件套裝,減少停機時間。
通過針對性排查故障點,結合定期維護,可顯著提升壓濾機入料泵的運行穩定性,延長使用壽命(YB 系列陶瓷柱塞泵正常維護下壽命可達 8000-12000 小時)。
上一篇:陜西陶瓷柱塞泥漿泵如何調節壓力
下一篇:壓濾機專用泵運行時的注意事項